
我如今临床30多年,现在能为患者排忧解难,离不开学校时老师的点拨。老师是中医界资深专家,从医半世纪,核心教诲便是“辨证为纲,医德为本”。刚入临床时,我总急于用经典方求效,却常忽略病机本质。实习期间,我接诊过一位三十出头的男性患者,被肠息肉困扰两年,反复腹痛、腹泻,大便带黏液,偶尔还伴便血,肠镜显示结肠多发0.3-0.5cm息肉,试过西药消炎、灌肠治疗,不仅没改善,还添了腹胀、食欲差的问题。我对照课本判定为单纯湿热,开了清热利湿的常用方,自认辨证无误。不料老师查房时看到医案,当即指出:“这方子不对症,你只抓了'湿’的表象,漏了'瘀’的核心!”他重新为患者号脉、观舌,追问出小腹刺痛、大便黏滞不爽的细节——患者舌暗有瘀斑、脉象弦涩,恩师道:“很多肠息肉是肠道气血通路堵了,湿热打底、血瘀添乱,痰瘀互结形成息肉,重用莪术活血化瘀才是关键。”恩师当场调整方剂,患者回去服药一个月后,特意找上门,欣喜地说:“腹痛腹泻没了,大便也成形了,之前的腹胀食欲差也缓解了!”后来循着老师“通瘀为先、湿热兼顾”的思路,我已帮上千位患者摆脱困扰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企业高管,被肠息肉缠了五年,反复便血、腹痛腹胀,肠镜显示直肠单发1.2cm腺瘤性息肉,在多家医院建议手术切除,服过不少消炎镇痛药却效果递减,试过的高价养生品堆了半柜子,却收效甚微。我辨证后开了方子:莪术、薏苡仁、丹参、郁金、乌梅、白花蛇舌草、白术、茯苓、炒莱菔子、炙甘草。我跟他解释:“肠道健康需气血通畅、传导正常才能维持,你长期熬夜耗阴、应酬暴饮暴食,还总焦虑压力大,湿热内生像肠道积了浊泥,血瘀堵在肠络让代谢废物排不出,痰瘀互结形成息肉,肠道传导失常,自然出问题。这就像疏通河道只冲沙不清瘀块,水流通不畅,河道自然易堵。”方子里的逻辑很清晰:莪术活血化瘀、消癥散结,作为核心药材专攻肠道瘀滞,打通气血通路;薏苡仁清热利湿、健脾止泻,增强莪术的清浊之力,针对大便黏滞、腹痛腹胀特别对症;丹参养血活血,既能补耗损的肠络气血,又能通瘀滞的脉络;郁金行气活血,推着气血往肠道处走,缓解血瘀导致的传导不畅;乌梅收敛固涩、软坚散结,既能缓解便血腹泻,又能辅助缩小息肉;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、利湿通淋,清除肠道湿热余邪,减少息肉复发;白术、茯苓健脾益气,为气血生成提供源头,增强肠道运化能力;炒莱菔子行气消胀,促进肠道蠕动;炙甘草调和诸药,让全方清而不伤正、补而不滞。患者服药一周后,腹痛腹胀、便血症状明显减轻;服药一个月,大便成形,黏液消失,食欲恢复;坚持调理三个月,复查肠镜显示息肉缩小至0.3cm,后续巩固调理半年,息肉完全消失,作息规律后即便偶尔应酬也没复发。他后来特意送锦旗,感慨:“中医辨证精准,花几百块解决了几万块没治好的问题!”从医这些年,身边总有人说我“不懂变通”,放着高价药、中介合作的利益不挣,偏守低价有效方。可我心里清楚,“医院大门朝南开,有病没钱莫进来”的无奈,我不愿随波逐流。坚守“花小钱治大病”的初心,不辜负患者信任,这才是我作为医生最珍贵的财富。这30年来我一直深耕于消化科领域,最擅长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肠息肉、慢性肠炎、顽固性腹泻等问题。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,不想就此被隐埋,所以我每天抽出时间,写一写医案和科普,希望能给广大中医学者一些启发,更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