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6月那场持续了12天的激烈交战,虽然在同一个月就签了停火协议,可是这场冲突留下的创伤,可比政治上的裂缝更难修复。
德黑兰这个人口破千万的城市,现在水库的水位已经跌到了近70年来的最低水平。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卡拉季水库,本应存储2500万立方米水,可惜如今只剩下大约14%的水量,真是让人担心啊。
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,展现的是许多家庭每天在有限时间内用水的苦难现实。
更让人担心的是,这种用水困难不是个别现象。在历史悠久的伊斯法罕,街上的坑洞时常出现,这不仅是普通的路面损坏,而是整座城市逐渐沉降的严重预兆。
说到这儿呀,不得不告诉你一个令人震惊的事:伊朗超过90%的水资源都用在了农业灌溉上。
这种快要干涸的养殖模式,正让这个国家付出沉重的代价。曾经水波潋滟的湖泊,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。
今年年头,南方几个省份遭遇的沙尘暴,把几千人送进医院,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层出不穷,基础设施也差点瘫掉。
这场环境危机,无疑被战争推向了更严重的程度。据当地媒体说,以色列对靠近德黑兰的油库发起导弹攻击,直接排放出了47000吨温室气体,真是给空气添了不少麻烦。
这些还没算到工业废水漏泄、城市污水和各种污染源不断冲击水源和土壤的那部分。说实在的,这些数字看着真让人心惊,但在国际媒体的报道里,它们几乎难以引起太多关注。
当环境哀嚎被炮火声淹没
你可能注意到一个挺奇怪的事儿:九月里,德黑兰的学校因为垮塌的危险被紧急疏散,街道上还时不时出现塌陷,但这些消息在国际新闻里几乎见不到踪影。
这会儿,西方媒体对伊朗的报道依旧聚焦在核项目、经济制裁和地区政治游戏上。这种偏向显得挺偏颇的,让人忍不住想问:难道就只有战争的火光才值得关注吗?环境的崩溃就没那么重要了吗?
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的分析直截了当地说,中东新闻报道里,新闻机构明显更喜欢报道战争和冲突这些话题。
别的研究也验证了一个事实,就是环境问题在新闻的重视程度里,始终排在较后的位置。
说实话,这种偏向性关注某种程度上还能理解——毕竟战争的紧迫感确实更容易抓住大家的注意力。
其实啊,气候变化可不会因为停火协议的签署就放慢脚步。
就算是在伊朗国内,媒体对这事儿的关注度也出现了挺明显的分歧。
在战事紧张的时期,塔斯尼姆通讯社、米赞通讯社等一些偏保守的媒体,几乎把所有的版面都用来报道军事动向。
等到战事已结束,《今日信使报》、《东方报》等偏改革的媒体才开始大力报道环境危机,至于那些偏保守的媒体,还没有太多关注这个问题。
我觉得,这种“重战事轻环境”的报道方式隐藏着不少风险。中东现正经历全球最严峻的环境难题——干旱、洪涝、沙尘暴接连不断地肆虐。
在伊朗,河流干涸,空气变得浑浊不清,断电频繁,这些问题正严重破坏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如果国际社会只盯着政治争斗,忽略了那些更根本、更紧迫的危机,就像是在错过一场正飞速逼近的灾难似的。
归根到底,一份停火协议虽然能暂时压下战火的喧嚣,但根本挡不住伊斯法罕的土地还在不断崩塌,也阻不了下一场沙尘暴的到来。
当咱们习惯了追看看那些炙手可热的新闻,背后那些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,却在悄悄地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明天。
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