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辅战役发生在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初期,这场战斗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。德军通过精妙的包围战术,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困住,最终导致80个苏军师被全歼,65万苏军士兵成为战俘。战役从夏季一直持续到秋天,这不仅给苏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,还深刻影响了东部战线的局势。然而,面对如此庞大的苏联军队,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?这场惨败背后,究竟隐藏着哪些战略失误和内部问题?
基辅战役始于1941年7月7日,持续到9月26日,战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基辅及周边地区。当时,德军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,展开了对苏联西南方面军的猛烈进攻。德军巧妙地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,发起南北夹击的钳形攻势,迅速将苏联部队逼入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,直径超过200公里,圈内包括5个苏军集团军,总兵力约80万。德军主力是由冯·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,他们装备了先进的坦克和飞机,并且在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,持续对苏联阵地进行轰炸。
战役开始时,苏联部队试图在第聂伯河沿线建立防线,但德军很快突破了这些阵地。8月初,德军第1装甲集团在克莱斯特的指挥下,从南面推进,成功跨越第聂伯河并建立了多个桥头堡。与此同时,德军第2装甲集团由古德里安指挥,从北面南下,并于9月15日左右与南翼部队会合,成功将苏联部队完全包围。9月19日,基辅城被德军占领,城市街道满目疮痍,废弃的装备堆积在河流两岸。苏联士兵虽然在包围圈内展开顽强抵抗,但大多数部队未能成功突围。最终,德军报告称俘虏了665,000名苏军士兵,其中包括大量的军官和指挥员,而80个苏军师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。
展开剩余75%损失数字令人震惊。苏联方面的伤亡人数超过70万人,其中包括阵亡、被俘和失踪的616,304人,另外还有84,240人受伤或生病。苏联的坦克损失了411辆,飞机被摧毁了343架,大炮和迫击炮丢失了28,419门。这些装备大部分被德军缴获,进一步增强了德军的作战能力。尽管德军也遭受了损失,总计伤亡128,670人,其中阵亡26,856人,但相对于苏联的巨大损失,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数字。战场上,尸横遍野,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,基辅的居民在混乱中流离失所,许多人面临着食物短缺和强制劳动。战役结束后,德军占领了乌克兰大片土地,其中包括重要的农田和煤矿,这为其后续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资源。
这场围歼战的规模空前,给苏联南方防线带来了巨大的打击,整个反法西斯阵营也因此陷入被动。德军通过这次战役打通了东进的道路,但如此庞大的苏联军队为何会在基辅战役中崩盘?难道只是德军战术高明吗?
实际上,希特勒在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时,最初并未将莫斯科作为首要目标。虽然许多德军将领多次建议优先进攻莫斯科,认为摧毁苏联的政治中心会有效瓦解其指挥体系,但希特勒认为莫斯科防御坚固,贸然进攻会消耗过多兵力。于是,他将重点转向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,这些地方虽然远离苏联的政治心脏,却是苏联经济命脉所在。乌克兰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,高加索则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。夺取这些地区可以大大削弱苏联的补给能力。由此,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1941年7月开始进攻基辅,避免与莫斯科发生直接冲突。
德军的行动极为迅速,他们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,从不同方向对苏联进行打击。北翼的第2装甲集团从斯摩棱斯克南下,南翼的第1装甲集团从第聂伯河上游推进。两股部队在基辅东南120公里的地方会师,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包围圈。希特勒强调打击敌人薄弱环节,而非一味追求速战速决。德军虽无法在兵力上超过苏联,但凭借先进的坦克和空军,他们占据了技术优势。三号坦克穿行在战场上轻松突破苏联防线,而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则掌握了制空权,切断了苏联的空中支援。德军还巧妙地利用地形,如河流和平原,掩护进攻。在8月中旬,他们已控制了多个渡口,切断了苏联的补给线。
然而,德军的成功不仅仅源于战术的巧妙。苏联方面对德军的意图早有察觉,莫斯科的将领早已发出警报,提醒前线部队做好应对。然而,斯大林在战役中的决策却成了这场惨败的转折点。斯大林从一开始便下达了“不许撤退”的命令,认为放弃基辅会对全军士气造成巨大打击。乌克兰的粮食和煤矿对于苏联经济至关重要,他担心失去这些资源会导致更大的危机。尽管朱可夫等将领建议撤退,但斯大林坚持认为苏联拥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反败为胜,甚至亲自要求部队就地反击。
这种固执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。到8月中旬,德军已经形成了包围圈,80万苏军被困其中。斯大林的命令束缚了前线指挥官的手脚,使得部队无法灵活应对,只能被动防守。基辅城内的战斗愈加惨烈,第37集团军的士兵在废墟中与德军进行殊死搏斗,然而由于装备损失严重、通信中断,整个防线已经变得极其脆弱。尽管一些小股部队试图通过森林突围,但德军的火力网早已封锁了所有逃生通道。到9月中旬,所有逃生通道都已关闭,补给完全中断,士兵们在饥饿和疲惫中继续坚守。斯大林直到9月18日才允许部队撤退,但为时已晚,大部分部队无法逃脱。
65万苏军士兵最终沦为俘虏,他们被送往战俘营,冬季的寒冷和缺乏食物让大批人冻饿而死。基辅的失败不仅摧毁了苏联的南方防线,还让整个西南方面军几乎彻底瓦解。虽然斯大林在此后吸取了教训,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允许有序撤退,最终逆转了战局,但基辅的惨败无疑为苏联的战略失误和决策失当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这场战役不仅揭示了斯大林的指挥盲点,也暴露了苏联军队的深层次问题,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战局的失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融资50万一天利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